中国农民丰收节:致敬亿万中国农民,节日快乐!
事件回顾
“喜看稻菽千重浪”,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如期而至,各地纷纷开展活动,致敬农民、礼赞丰收:进行特色农产品展销推介,举办稻田趣味丰收运动会,围绕乡村振兴征集短视频,组织农民乘飞机空中看秋收盛景……类型多样,载体丰富,传递着节日的喜庆与劳动的快乐。 阅读全文>>
评论
大事记
来源: 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央视网
编辑: 何沛苁
2021-09-23 15:40:45
今天,9月23日,农历秋分,我们迎来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3年来,丰收节逐渐成风化俗、深入人心,成为亿万农民自己的节日、中华农耕文明的符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窗口。今天,让我们一起致敬亿万农民,愿每分辛劳都有金黄的收获!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秋天不仅是美丽的季节

也是丰收的季节

今天,9月23日

农历秋分

我们迎来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资料图 中新社记者 何蓬磊 摄

稻谷压弯腰

枝头果飘香

神州大地

五彩斑斓

丰收是一幅多彩的画卷

金色、黄色、红色……

每一种颜色都代表收成


杨宗盛 摄

在山东滕州

站在地头上放眼望去

村民们正忙着收玉米

收好的玉米或是挂在房前

或是摊在地面

一串串,一片片

黄澄澄,金灿灿


资料图 王将 摄

在吉林延边

风吹过金色的田野

送来阵阵清香

6500公顷水稻正丰收在望


资料图 周星亮 摄

在新疆托克逊县

枣园的枣树整齐排列

红彤彤的红枣挂满了枝头

一阵风吹过

浓郁的香味扑鼻而来


资料图 胡国凯 摄

丰收是一场热闹的庆典

在贵州黔东南

身着节日盛装的苗族同胞

在稻田里载歌载舞

以传统歌舞

祭祀祈福

辛勤劳作庆贺丰收


视频截图

在安徽黄山

村民们将收获来的果实

晾晒在村中晒场

把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晒秋”民俗

展现给大家

共享丰收的喜悦


视频截图

在江苏盐城

渔民迎来了开渔的日子

千余艘渔轮整装待发

以恢宏的开船仪式

祭海祈福

中国农民

用辛勤的汗水和默默的耕耘,

以不到世界1/10的耕地

养活世界近1/5的人口

在克服疫情和洪涝灾害影响后

沉甸甸的丰收更令人欣慰和振奋


资料图 中新社记者 刘新 摄

今天

一起致敬亿万农民

愿每分辛劳都有金黄的收获!

>>>详情


浓墨重彩绘就美景 秋收唱响大地赞歌

秋季的清晨,在淄博市高青县包福李村,空气中飘着稻香,千余亩的翠绿水稻,与远处飞起的鹭鸟构成了一幅乡村富美的生态画卷。农民老赵一大早就在田间查看庄稼长势,他告诉记者:“现在这上千亩稻田,七八个人就能照顾过来,通过机械化耕作大伙都挣到钱喽。”

金秋九月,硕果累累,美景似画。在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像老赵一样的亿万农民,正沉浸在劳动致富的丰收喜悦中。

“中国农民丰收节”不只是一个节日,更是国家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的生动体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及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政策,让广大农民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延长生产链条 蹚出发展新路

丰收节,是农民的节日。山东省高青县包福李村党支部书记李勇强说:“前些年,高青大米缺乏品牌支撑,没有充分利用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识商标。如今,通过注册品牌,加大规模化管理、标准化运营,高青大米的品牌打响了,实现了产业发展、农民致富。”

延长产业链条的,还有淄博市的蘑菇种植产业。当地七河生物公司是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集食用菌研发、生产、销售、出口、推广为一体,通过深耕“国内工厂化制菌棒,国外设施化出菇,鲜菇就地上市销售”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产品已出口40多个国家,其中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为60%以上。

沉甸甸的果实里,有艰辛,更有信心。“现在我家每年能有10多万元的收入,最近新买了一辆越野车。”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磴口县的农牧民许涛聊起生活的变化咧嘴笑说,近十几年来,这片沙漠里不仅有了绿色,还能够种植喂养奶牛的饲料了。


许涛查看燕麦长势。受访者供图

许涛告诉记者,2016年当地农牧民开始为乳企种植燕麦、玉米等饲料作物,直接销售给当地乳企,收入有保障,还省时省力。

在近期举办的农业农村部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表示,今年上半年乡村产业稳步发展,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延伸了产业链条,拓展了农业多种功能,持续推进了乡村产业的发展。

丰富供销链条 满足城市消费新需求

丰收节,是消费者的节日。原本物流半径不足500公里的甘肃民勤沙葱远涉广深,“出水一天就烂”的湖北藕带卖到了京沪,皮薄肉嫩的小樱桃“走”出蜀道……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连接着千家万户,关系着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近年来,消费者对甘肃民勤沙葱,这一西北小菜表现出了消费热情,通过盒马等生鲜平台走向全国,沙葱的收购价翻了一番,让当地农户腰包渐鼓。由于销售量增加,物流运输成本摊薄,如今超市售价进一步下降,让消费者得到了实惠。

在北京一家大型超市里,市民张女士刚刚采购完鲍鱼等海鲜产品,“个个鲜活,价格便宜。”她说,在前些年,这类海鲜产品属于高端消费品,现如今已成为普通食材走入了百姓家。

张女士所说的海鲜产品,有一部分就产自福建省连江县同心村。正值收获旺季,同心村养殖户黄安登的手机订货电话响个不停。黄安登从事鲍鱼养殖15年,目前养殖鲍鱼12000笼,预计今年可产出鲍鱼50吨,产值可达到近400万元。

“早些年,都是商贩来海边收货,价格压得也低。现在通过合作社、龙头企业、物流渠道的建设和运营,我们卖的不再是零散的鲜货了,而是标准化的海鲜产品。”黄安登说,通过对不同地域及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分析,进行深度加工提升了产品的经济附加值。


养殖户黄安登在收获自家的鲍鱼。人民网记者 李栋/摄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28402亿元,同比增长7.8%,两年平均增长4.3%;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84098亿元,同比增长23.3%,两年平均增长4.4%。城镇的消费潜力不断释放,对经济发展拉动作用不断增强。>>>详情


丰收节前夕,传来好消息!

目前,秋粮丰收在望,预计全年粮食产量将继续站稳1.3万亿斤台阶。

五谷丰登,瓜果飘香,稻菽卷起千层浪。这是希望的田野,这是丰收的中国!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建党100周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夺取农业丰收具有特殊重要性,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以“庆丰收、感党恩”为主题,9月23日,农历秋分,我们迎来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3年来,丰收节逐渐成风化俗、深入人心,成为亿万农民自己的节日、中华农耕文明的符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窗口。

丰收画卷——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

既要疫情防控常态化,又要稳产保供,丰收来之不易。

“今年春耕期间,找农业帮手的工资、农资成本都涨了。不过,政策好,提高收购价,还给种粮补贴、虫情防控补助,满打满算,我的家庭农场流转的400亩水稻今年增产又增收!”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腰泾村李春风农场的大田里,水稻泛着金黄,老李告诉记者。

今年是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第一年,各地下大力气整治“非农化”“非粮化”,复垦撂荒地,千方百计挖掘粮食面积潜力,早稻种植面积增加,秋粮面积稳中有增,特别是高产作物玉米面积增加较多,为全年粮食夺取丰收夯实了基础。

吉林省大安市四棵树乡事必特家庭农场,稻浪翻滚。农场负责人刘旺成说:“受气候影响,水稻插秧比往年延后一些,通过人力物力及时投入,硬是把进度赶了出来。”在吉林全省,今年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1250万亩左右。

春发其华,秋收其实。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显示,全国秋粮种植面积超过12.9亿亩,大部地区秋粮作物生育进程正常,土壤墒情适宜,病虫防控到位,作物长势良好,丰收基础好、基本面好。

政策精准“滴灌”,丰收的庄稼拔节生长。

一季度,中央和地方财政累计投入小麦病虫防控资金近30亿元,支持开展病虫统防统治,累计防治面积超过10亿亩次,病虫损失控制在5%以内。进入4月份,化肥、农药价格出现较大幅度增长,中央财政及时安排200亿元补贴粮食生产。6月初,河南新麦开秤价每斤1.18—1.2元,比去年高8分钱到1毛钱。截至9月15日,主产区累计收购夏粮6091万吨,同比增加260万吨。

政策焕发了亿万农民的干劲。目前,秋粮丰收在望,预计全年粮食产量将继续站稳1.3万亿斤台阶。

丰收成色——农业是基础性产业,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

“十四五”开局之年,各地在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上砥砺奋进,农业现代化不断迈上新台阶,中国丰收的成色越来越足。

在四川省旺苍县黄洋镇太阳村的稻田里,收割机来回穿梭,粮农崔连中抓住晴好天气抢收稻谷,“90%以上稻田实现机械化操作,1亩地大约1个小时就能收完,还能节约成本500元左右。”

今年春耕,全国投入春季农业生产的植保无人机超过3万台,“北斗”定位无人驾驶拖拉机及配套精准作业农机具超过2万台套。今年投入“三夏”麦收的联合收割机超过60万台,农机总投入量达到1650万台。目前,我国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综合机械化率均超80%,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1%。

走进吉林省公主岭市黑林子镇红岩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125垧玉米挺着粗壮的“腰杆”。合作社理事长苏东红说,这几年,合作社一直采用秸秆还田翻压的种植方式,保水、保肥、保墒的同时,还可以让秸秆腐烂增加黑土层。目前,合作社每年可增加一厘米黑土层,每垧地可增产2000多斤。

据了解,吉林已有超2800万亩黑土地采取保护性耕作,占粮食播种面积的1/3,到2025年力争覆盖70%适宜耕地。

目前,全国已建成高标准农田8亿亩,到2022年将建成10亿亩。

种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中国粮主要用上中国种,饭碗才能端得稳、端得牢。

“一粒好种,千粒好粮,这块大田平均亩产高达510.5公斤!”5月,在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长卿镇白雀村,上百亩优质小麦“绵麦902”现场测产,这是由市农科院培育的小麦新品种,不仅产量高,而且表现出良好多抗性。

目前,我国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95%以上,为农业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

丰收动力——解决好“三农”问题,根本在于深化改革

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中国农村改革的动力越来越强劲。

“青贮玉米产量高,收益好,咱这奶牛场直接收购,一亩地就1500多元,今年承包60亩,收入妥妥9万元以上……”在河南省宝丰县石桥镇田庄村,致富带头人杨太河念着他的“绿色经”。绿色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成了乡亲们欢迎的致富路。

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化肥减施增效、绿色防控和果菜茶有机肥替代等绿色生产行动,全国农药和化肥使用量连续4年负增长。2020年,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农药、化肥利用率分别达到40.6%、40.2%,比2015年提高4个和5个百分点。

“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稳粮增渔、粮渔双赢。”在吉林省双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公司负责人崔晓平介绍:“稻蟹共生种养,既改善了水质条件,又大幅度提高稻谷的质量。”近年来,松原市年推广稻渔综合种养面积7.2万亩。

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

近日,广东省封开县长岗镇珍爱农场的销售店各地客户订购电话响个不停。今年,珍爱农场免费提供200多株自己培植的封开油栗种苗给种植户种植,帮助附近20多户农户代销封开油栗。2020年,封开县油栗产量1.677万吨,产值50310万元,带动种植农户1800多户。目前全县油栗种植面积已达到13.25万亩,今年产量预计将达1.8万吨。

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围绕农民增收持续发力,上半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48元,实际增长14.1%,生活水平再上新台阶。>>>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