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布局“煤都”转型“氢都”,发力氢能关键技术攻关

2019-02-17 12:02:21 来源: 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 作者: 王海滨

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记者 王海滨

2月17日,尽管学校还没有开学,而且还是星期日,但中北大学材料学院王超教授已经在实验室忙碌着,他的团队研发的膜电极和催化剂将进入繁峙电厂弃风电力制氢工业化试验,他们正在做进一步的实验室优化试验。

科技重大专项集中火力攻坚关键技术

王超团队是山西省今年重大专项“弃风电力制氢能源互联网的研究与示范”的合作方之一。王超介绍,膜电极和催化剂是燃料电池的关键材料。此前,他们刚刚完成的一项科技部的科技项目,取得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并完成了实验室试验。“试验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王超说:“但我们的制备技术和产品性能还有待于工业化放大试验。”就在同一天,这个重大专项的另一家合作方“718所”,正在进行1000小时连续制氢测试。

新春伊始,山西省科技厅5个与“氢能”有关的重大科技项目都在如火如荼地推进中。另外几个项目分别是:潞安集团牵头,太原理工大学等参与的“低成本高效率氢燃料电池关键技术及工程示范”;大运汽车和江铃重汽合作的“中重卡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及整车集成技术”;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牵头,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和山西钢科碳材料有限公司参与的“国产碳纤维缠绕复合材料储氢气瓶的研制及应用”。等。

这几个重大科技项目,参与单位有高校、研究所、企业,研发内容遍及“氢能”利用的全产业链,涉及氢燃料电池系统产业化应用示范、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示范运行和推广、氢燃料电池中重卡产业化、实现国产碳纤维在高压复合材料气瓶上的应用、氢能储能为能量转换枢纽的能源互联网技术示范应用等关键技术。

按照山西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要求,山西省科技厅将氢能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作为工作重点积极推进。科技项目将凝聚国内外省内外优秀研发力量,加强科技创新对新能源产业持续发展的引领支撑,全力加大对燃料电池发动机的研发力度,攻克核心技术、基础材料和关键部件难关。

产学研合作创新驱动全产业链“齐头并进”

去年,山西省内首条燃料电池发动机产线投产,该产线规划年产10万套燃料电池系统。同时首个氢燃料电池公交示范运营项目暨山西省首个加氢站建设启动。目前大同市政府与相关企业签署300辆燃料电池公交车订单,到2018年12月,大同公交已收到40台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并实现全部上牌、运营。据称,该批燃料电池车辆配套雄韬氢雄独立研发的XTQX3045C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在零下20℃-零下30℃温度环境下可正常运行。预计未来2年内,雄韬股份还将在大同市推广不少于3000辆氢燃料电池整车,全省范围内推广不少于5000辆氢燃料电池整车。

今年1月29日,太原理工大学联合有关企业获批的山西省科技厅 “重卡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及整车集成技术”重大科技专项,将进行80kW以上氢燃料动力系统的研发。全新高功率燃料电池系统预计2019年四季度推出,并匹配18吨江铃氢燃料重卡样车,到2020年,山西省将实现18吨氢燃料重卡示范运营。

2月26日,清华大学山西清洁能源研究院清华大学教授谢晓峰团队,将启程赴日本菊水电子工业株式会社进行为期一周的访问调研。他们此行是为了解国外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领域最新发展动态,立足双方在能源科学与技术研究特色,寻求共同的技术发展交叉领域,在项目合作、产品开发、团队互访交流等相关细节进行深入交流。

跑出了一条从“煤都黑”到“大同蓝”新路径

燃料电池汽车具有清洁零排放、续驶里程长、加注时间快的特点,经过多年研发积累,我国已形成自主特色的电—电混合技术优势,并先后经历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期间的规模示范运行,实现全谱型汽车“零排放”的关键技术方案。山西氢能来源广泛,既有大量的工业副产氢气,又有大量的弃风弃光电、低谷电等可供制氢的存量资源。

“煤都”山西立志向氢能调整,近年来的转型步伐相当坚定。2018年山西退出煤炭过剩产能3090万吨,在氢能和燃料电池领域成绩显著,项目内容范围覆盖氢能和燃料电池全产业链,产业发展速度已经提到了新高度。

2018年底,“氢都”大同新能源产业城开工建设,行业领军企业批量入驻,来自全国各地的371家新能源企业齐聚大同新能源产业城北京招商推介会。推介会上签约项目126个,总投资额达1012亿元。这里要为新能源企业提供一个智力密集、企业聚集的高品质大平台,产学研合作形成创新驱动合力,推动氢能全产业链“齐头并进”。

这一年,能源革命尖兵大同跑出了一条从“煤都黑”到“大同蓝”新路径。1月10日大同市召开“能源革命尖兵”2019重大突破工程行动动员大会。大同市将着力推进园区支撑、科技创新、新动能提升、改革引领、对外合作、绿色共享、低碳示范、氢能及燃料电池、储能蓄能、新能源汽车、风光全产业链、煤炭“减、优、绿”发展等12项重大突破工程。

加载更多>>
责任编辑:夏青
全市首创!北京海淀区开通医药产业“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