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虫玉米分子育种有新依据 "/> 抗虫玉米分子育种有新依据 -地方要闻-区域创新

抗虫玉米分子育种有新依据 

2019-01-16 17:18:41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赵汉斌

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昆明1月16日电(记者赵汉斌)玉米是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粮食产量榜首的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面对玉米的稳产增产,虫害却是个严重障碍。来自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的消息,该所在玉米系统性响应害虫胁迫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对了解粘虫和玉米间如何相互作用对培育新型抗虫玉米有重要意义。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齐金峰博士介绍,粘虫是我国玉米生产面临的重要威胁之一,它不仅能造成玉米大量减产,每年防治粘虫所使用的大量农药,还造成了不可忽视的环境和生态问题,威胁粮食安全。此前,该所吴建强课题组的研究表明,玉米在受到粘虫取食后,可以特异识别粘虫口腔分泌物中的激发子,启动基因转录、蛋白表达,以及合成和积累抗虫相关次生代谢产物,从而增强自身对粘虫的抗性,然而虫害诱导信号在同一片叶子中如何传递,以及抗虫相关信号是否在未受虫害胁迫的叶片中发挥功能的问题仍不清楚。

课题组深入分析了玉米叶片不同部位受到机械损伤及模拟粘虫取食处理后,本地及系统叶片中激素茉莉酸、次生代谢产物丁布类物质以及转录组的变化。他们发现,机械损伤及模拟粘虫取食诱导的信号在本地叶片中可沿着从叶基部到叶尖方向传递,表现为诱导茉莉酸的合成以及抗虫物质丁布的积累,但是不能反向传递。少量的信号可以越过叶尖部位传递到同一叶片临近部位。模拟粘虫取食后不同时间切除处理叶片后,测定系统叶片的茉莉酸水平发现,此系统信号在处理后30分钟内已经被传递到系统叶片。通过系统叶片的转录组分析,以及转录因子结合启动子调控的丁布合成酶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转录因子可能参与调控系统叶片响应抗虫信号的丁布积累。

这项研究揭示了玉米在系统响应害虫取食后,叶片不同部位以及系统叶片如何调控植物激素、次生代谢产物及基因表达,进行有效抵御,为抗虫玉米的分子育种提供了理论参考。相关研究结果已在综合性国际核心期刊《英国皇家学会哲学汇刊B》上发表。

加载更多>>
责任编辑:值班主任
时速350公里,荆荆铁路3标进入铺轨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