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项“智造”技术助力百年牡丹江站“欧式绽放”"/> 十项“智造”技术助力百年牡丹江站“欧式绽放”-地方要闻-区域创新

十项“智造”技术助力百年牡丹江站“欧式绽放”

2018-12-06 19:46:33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王舒 张龙 丁旭 李丽云

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牡丹江12月6日电(通讯员王舒 张龙 丁旭 记者李丽云)12月6日,中铁二十二局旗下雄安公司负责施工的哈牡客专新建牡丹江站房正式竣工。这座以国花牡丹为造型的融合古今中外多种设计元素的建筑,让拥有117年历史的百年老站牡丹江站重新“欧式绽放”。这是中国最东端高速铁路的“节点”车站,地处中国向北开放“风口”的通行要道,既是中国“八纵八横”高铁路网中“最北一横”重要组成线路哈牡客专的终点站,同时也是中国北疆满洲里、绥芬河两大陆路口岸相衔接的重要中转枢纽车站,也是目前中国最具欧陆风情的高铁站之一。

设计方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刘亚刚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 牡丹江新站房全长173.1米、宽39.6米、主体高36米,工程建筑总面积约2.9万平方米,可容纳4000人候车。站房整体设计借鉴了百年中东铁路车站的“造型基因”,又以“国花牡丹”为站房主立面造型,同时也考虑融入了牡丹江本地文化源自唐代的古渤海国文化元素,以及欧亚大陆桥沿线国家多种建筑元素,综合考虑重新设计,打造出堪称“国内最具欧陆风情”的高铁站房,意在体现多种文化交融。

据施工单位中铁二十二局牡丹江站房工程负责人中铁雄安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代永翔介绍,为完美执行整体设计,建设单位在施工中启用了十项最先进的建筑技术,克服了高寒高纬地区施工中低温、冻胀、抗风等诸多难题,“工匠精神”确保了每个施工环节都精雕细琢,从细节部位入手,打造出集现代化、人性化、功能化和欧陆风格完美融合于一体的精品,向外界完美展现了一张代表中国高铁站房建设中“观感设计+现代功能+技术工艺”充分融合的靓丽名片。

“我们多次优化施工方案和过渡方案,既要保证新建站房的正常施工,又要保障既有车站旅客的正常出行,在项目建设中采取多项新技术,其中我们启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以标准化、可视化的设计理念,将建筑工程各项信息数据作为基础,建立三维建筑模型,通过仿真模拟实现安全、精准、可控施工。施工建设中启用了自密实混凝土技术、组装式大块模板技术等项新技术,其中有八项技术新近斩获黑龙江省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金牌奖。“代永翔自豪地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说。

其中“高架站房屋面钢结构网架施工”,采用“高空拼装,累积滑移”施工技术,将整个区域划分为9个滑移单元,拼装完成后依次将其滑移至安装位置,这项技术 “效率高”, “速度快”,提速了整体工程;同时,新站侧式站房屋面钢结构网架施工,还采用了超大型液压整体提升技术;这些新技术在BIM三维成像技术支持下,在完成地面拼装后将网架整体结构提升至精准的设计位置,最大限度节省了资源配置。除此之外,新站的风雨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其横向结构梁为弧形,施工过程中采用整体弧形钢模板施工工艺,有效规避了强风、积雪气候。

另据介绍,哈牡高铁工程于2014年12月开工建设,现处于运行试验阶段,预计本月底开通运营,届时哈尔滨至牡丹江车程将缩短至2小时。

(图片均为张秀峰摄影)

加载更多>>
责任编辑:滕继濮
全球最大变质岩油田渤中26-6开钻